16 Dec

遠距教學裡的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

今天,一年級的兒子興沖沖跑來告訴我,他用電腦畫了一個 pie chart(圓餅圖)。

紅孩兒用excel畫出來的大餅圖

紅孩兒用excel畫出來的大餅圖

我:「你怎麼會畫這個?」
紅孩兒:「就用google doc畫啊。」
我:「你怎麼學會的?」
紅孩兒:「剛剛在電腦上亂玩,發現原來可以這樣畫。」
該不會是上課時間拿來做這些吧?我心想,還好他隨即告知是下課時間做的 😓

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一詞是九零年代電腦逐漸普及後被創造出的新詞彙。但科技日新月異,現今的數位原住民,是從小在網路、電腦、手機或平板充斥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處於矽谷,身邊不乏許多小小年紀就學程式或使用數位工具學習的小孩,但是,我和紅爸總是盡量避免讓孩子太早接觸這些軟體或遊戲。遠距上課以前,紅孩兒和紅妹並不會每天用平板電腦。偶而用平板電腦,時間也是非常短暫。卡通一律在電視上看,每天最多也不超過半小時。

紅孩兒今年三月開始遠距上課,一開始,我秉持著讓小孩少碰電腦的原則,還刻意將老師的功課列印出來,讓孩子用紙筆作答,減少電腦使用。除了怕孩子近視,也擔心當時才幼稚園的孩子,一但養成看螢幕的習慣,會不會抹煞了對其他事物的好奇心或降低專注力?然而,隨著線上使用的學習資源愈來愈多,列印再也無法大幅降低螢幕使用,我逐漸對孩子接觸電腦一事釋懷:既然無法避免年紀那麼小的孩子開始數位學習,那麼,就學著用正向包容的態度看待這件事吧。

在這段遠距學習的日子裡,許多課程採非同步進行,無需照表抄課,因此學習時間變得更有彈性。若是對某個科目有興趣,動個手指頭多點幾個連結,就可以學更多,因此,學習也變得更自由。以我家紅孩兒為例,他的興趣主導著他的學習:學校的作業,他不求盡善盡美,只求快快上傳 😩  因為,ㄧ上傳完,剩下的時間他就可以探索自己有興趣的事物。這些事物不見得跟學校課業直接相關,例如:嘗試電腦各種功能、學程式(用學校選修課裡提供的軟體)、聽古典樂(YouTube)、彈琴(自己創作曲子用手機錄好傳上電腦)、閱讀(實體書電子書都有)、玩西洋棋(網路)、塗鴉、和妹妹一起玩等等。仔細一看,除了塗鴉以及和妹妹玩,其他真的都跟電腦沾上邊了 😳。紅孩兒六歲半前幾乎不碰電腦,十個月過後,大部分的學習都使用到電腦,勢不可擋。

很難想像自己在孩子面前,也算是數位新移民。小時候,我的科技是電視機與卡帶,高中時才上了第一堂電腦課,網路當時也才慢慢普及化(還是撥接的年代)。當時想用word軟體寫作業,還得買書專研一番,否則不知如何下手 😅。 但是,對現在小學一年級的兒子而言,office 軟體在下課空擋就可以自己摸索學會使用;程式,也藉由學校提供的選修課而邊玩邊了解。運用科技學習新知,對數位原住民而言,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在這段日子裡,有時我會對疫情感到心累,有時也會因為遠距教學的侷限(師生互動少有即時回饋,螢幕使用過度,少了同儕互相學習與刺激)而感到灰心。但,我也只能時刻提醒自己用一顆好奇、包容的心來觀察這樣的新常態;因為,我的態度將會影響孩子的態度。而且,真正的學習,本就無需區分線上或線下,實體或虛擬,不是嗎?畢竟,學習的本質,是一個自我探索與學習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探險。而我,不過是與孩子手牽手,一起走在這樣的探險路上。路上勢必會有凹凸不平處,但最重要的是,我們仍然在探險(學習)著。

獻給所有面對遠距教學的你我。We’ve got this! 💪

文章還沒寫完,孩子又傳來這個檔案。看來,他又學會了用powerpoint做簡報了 🤣

*謝謝你閱讀了我的文章。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最好的鼓勵方式就是讓我知道或分享文章給你的朋友。你的鼓勵,會幫助這個部落格傳達更多正能量,讓世界變得更美麗。

*更多動態,歡迎加入:

紅媽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紅媽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03 Dec

與孩子的對話:生命的長度

外出散步或騎車的時間是我與孩子都很珍惜的一段時光

外出散步或騎車的時間是我與孩子都很珍惜的聊天時光

這幾天氣候宜人,我跟孩子趁著網課空擋在家附近騎車散步。散步的時候我們總會天南地北的聊天。從小到大,我跟孩子的溝通從不侷限深淺,內容通常是照著孩子的興趣:他們問我任何問題,即便牽扯了比較複雜的議題,我還是會努力的將內容簡化成他們聽得懂的方式回答。對我而言,與孩子的對話,都是傳遞價值觀的機會。我也時常會反問孩子問題,聽他們的想法。透過這些一來一往的聊天過程,我也看到,從小到大在他們身上扎下的根,正日漸成長茁壯著。

價值觀的形成,對我而言是育兒過程中極重要的一環。價值觀可以藉由父母本身身教傳遞,也可以在與孩子互動時產生。互動可以是一個眼神、一個擁抱、或是言語交流。幾天前 Zappos 的創辦人 Tony Hsieh(謝家華)因意外離世,今天在與孩子散步時,我有感而發,與他們聊到了這個新聞。除了確認孩子們還記得火災發生時的逃生知識(註:初步調查結果 Tony 是因大火產生的濃煙造成傷亡),我也分享了自己在Zappos 網站買鞋子的經驗,接著,我與孩子討論起幾年前我所讀到他寫的書:Delivering Happiness 裡的內容,聊到他對追尋快樂與對金錢的想法。

紅孩兒:「Tony 賺了那麼多錢,卻那麼年輕就去世了,好可惜喔。」

我:「是啊,但是你覺得他的這一生,是不是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兩個孩子點點頭。

我:「人一輩子可以活多久,都不一定。但不管長或短,只要你在世界上的時間能好好愛人與被愛,用上帝給你的才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這樣就值得了。Tony 雖然很早就離開世界,但他所碰觸與改變的生命,可能比很多活得更久的人來的多。」

孩子(點頭表示理解):「對啊,他即便有了許多錢,還是活得很簡單,拿他的錢去幫助別人。」

我:「有一天你長大後,你會發現擁有足夠的金錢的確可以帶來更多自由與快樂,但到了某個程度,金錢能再帶給你的快樂就會變得很有限了。」

這就是經濟學裡所說的邊際效用遞減法則,我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跟他們解釋:財富累積到一定程度,擁有更多並不會讓你的快樂也等量成長。相反的,人與人的關係會讓你心靈富足。有一天,你會發現,與其花錢買東西,幫助一個人帶給你的滿足更高;生命與生命間的互動,哪怕只有一瞬間,都可能帶來美麗的火花,這些火花將成為我們的回憶與養分。Tony 很早就悟出這樣的道理;將 Zappos 賣給了亞馬遜公司後,他繼續留在公司傳遞他的理念幫助員工追求快樂,日後,更投身拉斯維加斯城市的規劃與重建。Tony 選擇用他的方式,繼續幫助他的城市(Zappos 總部就設在拉斯維加斯)。他甚至住在拖車裡,只因他喜歡擁有人與人之間的隨機交流與極簡生活所帶來的心靈自由。他一直到今年八月,才正式從他深愛的 Zappos 退休;他住的拖車,就處於拉斯維加斯市區裡的拖車公園。

孩子長大後,也許會忘記在一個秋日午後,媽媽曾經跟他們說過 Tony Hsieh 的故事;他們有一天或許也會像年輕時的我,掉進追求成功的兔子洞 (Rabbit Hole) 裡,就像這世界上的許多人。 但是,我希望他們終究會找到回家的路。這條回家的路,是我和他們的爸爸從小到大淺移默化下給他們的價值觀。 走累了,他們會想起這一生對他們最重要的是什麼。 不管上帝給我們的日子是長是短,都值得;因為,在活著的時刻,他們早已選其所愛,愛其所選。

*謝謝你閱讀了我的文章。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最好的鼓勵方式就是讓我知道或分享文章給你的朋友。你的鼓勵,會幫助這個部落格傳達更多正能量,讓世界變得更美麗。

*更多動態,歡迎加入:

紅媽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紅媽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16 Nov

那年開始到一半的夢

轉眼間,防疫在家也過八個月了。那天一個朋友忽然問我有沒有推薦的兒童芭蕾舞教室,我才心有殘念的告訴他,原本讓紅妹上了社區 community center 開的舞蹈課,正要等她四歲過後轉去正式的芭蕾舞蹈教室,沒想到,社區開的舞蹈課還沒上完,疫情來襲,連後幾堂的課都取消了。

每一次穿上芭蕾舞衣,紅妹都好開心,上課時,雖然只聽得懂簡單的英文,但充滿興趣的她,總能眼觀四面,跟上老師的腳步,跟著同學順利揣測該做的動作。在一旁觀察的我,很替他感到開心。現在遲遲沒有讓他上遠距芭蕾舞課,也實在是因為四歲的小孩,沒有芭蕾舞基礎,看著鏡頭聽英文指令,媽媽單單想到也只能搖搖頭。

哥哥的鋼琴課,改成遠距後,我們也持續了八個月,直到日前,才毅然決然的換了老師改上實體課。上課前新老師會消毒所有琴鍵,雙方戴上口罩,上完第一堂課,心中充滿踏實感。虛擬鋼琴課,因為侷限,老師並沒辦法深入細節。許多音的表現,因為隔著距離很難交代,有時候就乾脆得過且過了。大家對疫情的心態或許都是這樣吧?非常時期,就這樣吧。我們學著感恩的功課,放過自己一馬。

於是,紅妹的芭蕾舞課,停留在八個月前的那個定格,開始一半的夢想,不知什麼時候才能接續?在這疫情底下,多數時候我是充滿感恩的。全家身體健康,經濟無虞,孩子也從來不會抱怨因為疫情而造成改變的生活模式,有什麼好不感恩的?但是,坦白說,我也好想再看到紅妹每次上完舞蹈課那對閃閃發光,滿足愉悅的眼睛喔。是不是要像哥哥的鋼琴課,也開始找防疫措施做得好的舞蹈教室?

紅妹之前上芭蕾舞課時的側拍

紅妹之前上芭蕾舞課時專心地跟著老師做動作

*謝謝你閱讀了我的文章。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最好的鼓勵方式就是讓我知道或分享給你的朋友。鼓勵,會帶來正能量,正能量,會讓你、我的世界變得更美麗。

*更多動態,歡迎加入:

紅媽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紅媽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09 Sep

To struggle well(好好的經歷掙扎)

今天教妹妹鋼琴時,妹妹態度不是很好。犯了一些鋼琴上的錯誤需要重彈練習,但是重複幾次,妹妹便失去耐性,開始鬧脾氣。我跟妹妹說,犯錯是代表她在學新的東西,媽媽不會因為她犯錯而覺得她彈不好,但是,我會因為她的學習態度處罰她。說是處罰,其實也就是不讓她吃冰棒啦,呵呵。通常彈完琴後妹妹可以吃根冰棒,不管彈得好不好,都可以吃,但是如果學習態度不好,就沒有冰棒了。

我按耐著性子,在她的哭鬧聲裡重複解釋從小到大給她的觀念:學習任何新事物時,犯錯沒有關係,犯錯,甚至可以是件好事,因為它代表妳正在嘗試新的挑戰。但是當下的妹妹還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直喊著:「我沒有冰棒吃了!」所以我先離開讓她自己獨處,慢慢學著自己冷靜下來。

事後等她冷靜後,我再帶她彈一次,原本彈錯的地方都彈會了,我又是鼓勵又是讚美的,她則一臉得意,態度也一百八十度轉變。下了琴椅後,蹦蹦跳跳的去找樂子玩,剛剛的眼淚,早已飛到九霄雲外了。其實,對於兩個孩子學琴要學到什麼程度,我一直沒有特別的期待,我只希望他們長大後能夠有音樂相伴,藉由學琴過程,培養處理挫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從來不規定要練多長時間,但是,我會很清楚地讓他們知道,彈琴遇到困難時,就像面對任何其他的困難,一定要face it head on(勇敢面對),鬧脾氣或學習態度不好,並不會幫助解決眼前的困難。

在未來學習的路上,他們勢必會遇到struggle(掙扎)、會碰到瓶頸、會經歷挫折,我希望他們明白這是生命的必然,然後,拿出兵來將擋的勇氣,學會好好的面對這樣的掙扎(to struggle well)。努力過後可能會達到目標,也可能不會,但是,只要掙扎過,生命就多了養分;而自信心與勇氣,就是從這些養分而來。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最近開始玩instagram,以後也會放些限時動態在這邊:https://www.instagram.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07 Jun

我所經歷的公民教育

自從George Floyd 的死亡造成全美各地的和平與不和平抗爭後,我看到一些我的朋友(各個種族)在自己的臉書上承認他們為黑人族群做的太少,許多人也將憤怒轉為行動。

這個週末在社區辦的遊行:刻意用 black lives matter 是為了強調種族歧視與黑人在美國社會特別容易面臨的司法不公議題。Photo credit: Mountain View Voice

這個週末在社區辦的遊行:刻意用 black lives matter 是為了強調種族歧視與黑人在美國社會所面臨的結構性司法不公,不代表其他生命不重要。Photo credit: Mountain View Voice

我尊敬美國的一點,是這個社會,有一群為數不少的人,不以自己的舒適生活為滿足。這些人,認為為弱勢發聲是一種「責任」。即便現在的社會制度,對他們來說是有利的,他們依舊鼓吹改變,不為別的,只因為不公平的制度就是需要改變。一個社會,有足夠的公民認為自己有責任為弱勢發聲,對我而言,就成就了真正成熟的民主社會。自私的、貪婪的既得利益者,在任何國家都有,美國也不例外。但是,我看到更多的是這個國家強大的公民力量。

我想起以前在台灣所上的公民教育:雖然學了憲法、選舉制度,但是,公民責任,似乎還是離我有段距離。或許,是因為當時年紀小,理解的有限;也或許,當時台灣社會裡,仍然是少部分有權力的人決定了所有資源分配;公民責任,有名無實。台灣一九九一年終結了萬年國會,一九九六年舉行了第一次名選總統,逐漸往成熟民主之路邁進,這時候,我才開始對民主政治有所謂的「參與感」,公民意識,那時候也才算真正萌芽。

但是,真正讓我覺得公民責任像呼吸一樣,是「必須」得做,不是可做可不做的「選擇」,是來美國之後了。史丹佛商學院的左右銘是:change lives, change organizations, change the world (改變生命,改變組織,改變世界)。你與我,都有能力改變一個人的生命(與別人的一場對話,一次的付出),在公司或組織工作,也能成為 change agent (促進改變者)。當人改變、組織也改變,那麼,世界也會改變。不一定要當CEO,不一定要成為首富,不一定要當創業家才能著手改變。對我而言,每天與孩子的相處也是一點一滴的為世界做些改變。

我,一直到離開校園後,甚至,一直到當了母親後,才慢慢發現,過去在學校耳濡目染的這一切,對我的影響有多大。開始學著教育孩子後,我才真正體會,我想要留給他們的,是這樣的價值觀。大富大貴與否,他們都要盡自己的力量讓世界變得更好,如果有一天上帝讓他們金錢無虞,那麼,他們必須知道這也代表他們應肩負更多責任、付出更多。世界的遊戲規則並不完美,也不會有任何政府可以將它變完美,美國歷史上所有的大改變,都是公民發起的。

謝謝看完這篇文章的你們,你無需認同我的觀點,但是,我希望你會選擇用你的方式,幫助身邊的弱勢團體,那怕是多了解他們的歷史,多開啟一場對話,更謹慎的投票,影響下一代參與公民事務,任何事,我們必須有所行動;因為,沒有任何行動的本身,就是繼續默認現今的遊戲規則,而我們都知道,這樣的遊戲規則在初級賽之前,就已經讓許多人直接出局了。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01 Jun

星期天與孩子的一場對話

這禮拜在美國,是一個動蕩不安的禮拜。不單單是疫情,也是George Floyd 的死亡在美國各地掀起了許多人的不滿的情緒。許多地方有示威遊行,更有多處的示威遊行演變成暴動。明尼蘇達州(事件發生地)後來還需要政府出動國家軍隊來控制局面。矽谷的一些城市:奧克蘭、聖荷西、舊金山,也都發生了許多人破窗破門而入,搶劫店面的事件。

疫情期間看到這樣的新聞著實讓人心情更灰暗了。週末看新聞碰巧銀幕播放著美國各地動亂的景象,我稍微跟孩子們解釋電視上動亂畫面的起因:

紅孩兒:「這樣到處去破壞店門搶東西很不好ㄟ。」

我:「恩,你想一想他們為甚麼會這樣做?」

今晨的華爾街日報也描述了這次的事件

今晨的華爾街日報也描述了這次的事件

接下來,我嘗試用六歲小孩可以理解的方式解釋了不同種族的微妙關係、社會貧富差距、以及日益困難的向上流動。孩子,似乎逐漸了解了動亂,背後代表的或許是一群人的絕望、是一群人對現今社會體制的反擊。

我記得以前唸研究所時,一位非裔的美國同學分享了他的故事:他在單親家庭長大,他身邊的環境,都是失敗的例子:街頭槍戰喪命的親戚、坐牢的朋友。他的母親,必須打好幾份工才得以扶養他長大,父親在他年紀很小的時候就不見人影。他從小到大,沒有看過成功的樣本,失敗的樣本倒是天天看到。在他的生命裡,有太多太多的機會足以讓他成為另一個失敗的數字,但是他竟然一路過關斬將,後來還來唸了史丹佛,完全是一個奇蹟。即便來到了史丹佛,他也充滿罪惡感,史丹佛是一個充滿privilege (特別待遇)的地方,所擁有的資源與生活環境,與他成長過程天差地遠。為何,他得以有這樣的機會而他的同伴沒有?

我,沒有經歷過他所經歷的成長環境,我永遠不會真正明瞭他從小到大所面臨的處境,但是,我明白,要能像他一樣抗拒地心引力不向下沈淪的機率有多低。他在生命中大大小小的選擇中或許只要有一次選擇錯誤,人生路就不同了。對於我們而言,一次選擇錯誤,所擁有的資源能再給我們一次(甚至多次)重新站起來的機會;但是,對最弱勢的族群而言,許多人並沒有任何緩衝之地 (safety cushion)。試著易地而處,或許不難理解,身處泥沼卻要在社會上找到立足之地,我們可能也沒有十足把握。

任何社會,如果向上流動的管道閉塞難行,那麼,要弱勢階級繼續按照同樣的遊戲規則玩這場人生的遊戲不過是自欺欺人,繼續抱持人定勝天(我只是不夠努力)或許也是過於天真的想法。美國的社會,有太多的缺口,需要改變。與孩子談話的過程中,我並沒有一個萬靈丹答案;美國的醫療、稅率、公立教育系統等等,都推波助瀾了現今的兩極化世界。但是,我告訴孩子:媽媽跟你永遠都無法了解他們完整的故事,所以,不要只看到動亂,試著想想他們的成長過程,想想他們在現今的遊戲規則裡所面臨的處境,然後重新來看這一次的新聞;或許你的結論會跟以往一樣,那也沒關係,但是,不要,請不要只看第一層(這些人正在做犯法的事),試著再看深一點(dig deeper),每個人的故事,都與你我不同。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26 May

那些有關獨立或不獨立的故事

之前有朋友問我,如何訓練小孩獨立。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跟大家分享我自己以及我們家的故事:

故事一:放山雞的啟蒙教育(又或是:零啟蒙教育)

小時候的我,由於父母都非常的忙,所以在上幼兒園前,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跟奶奶一起。阿嬤只管我吃飯和睡覺。所以,一整天下來,我除了跟鄰居小朋友玩、就是陪阿嬤看歌仔戲、自己找樂子、或是跟阿嬤一起串門子。(印象中,每次串門子那些阿嬤們都聊超久,我究竟怎麼熬過來的我也忘了。)所以說起來,我的語言啟蒙老師應該是我阿嬤,哈哈哈。

故事二:那段不長也不短的陪練日子

紅孩兒一年多前開始在老師那學鋼琴,鋼琴老師每星期都會規定練習曲。家裡有學琴孩子的父母,應該不陌生以下的戲碼:孩子遇到困難的曲目、有挫折感、不想練、父母忍耐不爆青筋或是終究控制不了爆了青筋。陪小孩練琴真的是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淚)。我小時候學琴的時候,我的母親也有陪我練,但是,她只陪我練了幾次!真的,就是幾次!我一直以為,因為媽媽不會彈琴,所以沒辦法陪我練琴。後來才發現:很多不會彈琴的媽媽其實也陪孩子練許多年(遠目:原來我母親也不想陪練呀,哈哈哈。)我陪紅孩兒練了三個月後,忍不住問老師:「請問一下,這年紀的小孩陪練大概陪到他多大就能自己練習?」老師回答:「喔,至少要三年左右。」(此時,紅媽已心寒)。原本以為陪練只是一段數個月的過程,沒想到是一場長期抗戰!我決定改變戰略,原因無他,實在是因為陪練對紅媽來說十分折磨。所以,又過了三個月後,我遞給兒子一台舊手機:

紅媽:「從今天開始,我不陪你練琴了。來,我教你怎麼用手機錄影。」

紅孩兒:「蛤?」

紅媽:「以後你練琴時,就順便錄影,我就不坐你旁邊了。」

這是我能找到,最符合我們家的解決方法了。紅孩兒每週的曲子,通常都是每天每首彈三次,錄影可以幫我確認他有完成練習。後期紅孩兒養成獨自練琴的習慣後,我們就不再錄影了。現在他的曲子愈來愈難,我會在他練習完成後,再幫他看一次。這跟以前陪練簡直是天壤地別。現在,我只需抱著欣賞的眼光來看兒子練習後的成果。除了幫他確認是否還有些小錯誤(輕鬆之舉),剩下的就是我真心的讚美與鼓勵。練琴的責任,全權在紅孩兒身上。我不需叮嚀他什麼時候要練琴、練多久,這些,都由他來決定。

回到朋友問我的問題:如何訓練小孩獨立?其實,這是一連串父母的選擇過程。或許你會問我,六歲的小孩自己練琴效果會好嗎?坦白說,有一個會彈琴的媽媽陪著孩子練習,甚至陪三年(照我們鋼琴老師的說法),跟讓六歲的孩子自己來,我想絕大機率是前者進步會更快。但是,我很清楚選擇前者將代表我的生活品質會大打折扣,所以,我選擇放手。每個選擇,很難避免其中將有所得、有所失,只要我們是有意識地做出選擇,知道為什麼我們選擇放手,那麼,就勇敢讓孩子自己來吧。

自從加州進入就地避難後,我有意識的選擇讓孩子們學會與自己獨處,唯有如此,這段時光才能走得長久。現在,哥哥跟妹妹都是能自我獨處的小高手。

自從加州進入就地避難後,我有意識的選擇讓孩子們學會與自己獨處,唯有如此,這段時光才能走得長久。現在,哥哥跟妹妹都是能自我獨處的小高手。

這兩個故事,是兩個孩子學習獨立的故事。我小時候,因為沒有選擇,所以只能快速獨立,紅孩兒則是因為我的侷限,所以循序漸進的學會了獨立。每個家長跟小孩的組合都是獨一無二的,何時放手,因人而異。但是,總有一天,我們勢必得全權放手;總有一天,孩子必須自己展翅飛翔。對我而言,每個父母,都是不斷、持續的在尋找放手的時機點。這個時機點,嚴格來說不是一個點,而是一段旅程。

或許,旅程中某段路會讓我們走得心力交瘁;如果心力交瘁的感覺持續了一段時間,我會告訴自己:該是時候放手了。孩子,能夠感受到我們的不愉快。沒有任何事,比讓我的孩子知道他們在我生命中所帶來的純粹喜悅更重要。我不希望,因為我的放不下,讓他們對「他們的存在本身就已足夠」這點,有了質疑。

如果,一些選擇帶給你些許不安,it’s okay。擁抱這些不安吧,或許,這些不安是我們學著放手的第一步。旅程,是很長的;它,不是短跑,也不需要計時器;它,是一段我們與孩子一起探索、一起並肩而行的過程,我們無法與別人比較,也無須跟別人比較。真的感到累了的話,就試著放手,你的孩子可能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P.S.: 如果這篇文章帶給您一些共鳴,請您分享它給一位您想分享的朋友。育兒路很多時候是孤獨的;但是,透過分享,我們在走這條道路時,會有更多溫暖,少一點孤單。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18 May

窺見美國幼兒園遠距教學的一角

這次的疫情,讓美國許多學校開始遠距教學,紅孩兒的學校也不例外。

學區三月十三日停課,適逢星期五。紅孩兒的學校遠距教學在三月十七日(星期二)正式啟動,其他學校也在隔幾天或一兩個禮拜後陸陸續續開始線上課程。遠距教學,成為美國校園的新常態。

紅孩兒今年六歲,在美國學制裡,他就讀幼兒園。美國的幼兒園Kindergarten是義務教育,只讀一年,讀完後就銜接一年級,跟台灣幼兒園不太一樣。遠距教學之前,紅孩兒使用軟體只侷限在用IPAD看卡通或玩遊戲,所以確定開始遠距教學後,紅爸紅媽得幫忙搞定學校遠距教學所需要用到的視訊以及不同教學軟體,帶著孩子學習如何上傳作業等等。兩個禮拜後,紅孩兒所有遠距學習基本上都能獨立完成,紅媽反而因為不用早起趕上課,還可以睡到自然醒。現在,常常紅媽起床前,紅孩兒早已完成他的第一場視訊會議了。

紅孩兒一天的遠距教學大概是這樣:

早上八點十五分,坐定開始上線跟老師同學視訊。早上的視訊有半小時。老師會有短暫的教學(有時候是寫作,有時是數學或發音),再解釋一下今天要做的功課,半小時視訊很快就結束了。視訊結束後紅孩兒就接著開始完成今天所需上傳的作業。紅孩兒班上每天要繳交上傳的作業通常介於五到七項左右,但其實沒有硬性規定要完成每一項。有些活動只需要回應一句簡單的「完成」(例如體育課),有些需要錄個音或錄個影讓老師看到小孩的練習情形(音樂、話劇),有些是直接回答問題(數學),有一些則是寫作。這些作業,紅孩兒幾乎都自己獨立完成,外加上傳。紅媽通常只在下課前,迅速瞄一下紅孩兒該上傳的項目是否有遺漏。

紅孩兒幼稚園原本就只上半天。改成遠距後,在中午下課前半小時會有第二次的視訊會議。第二次的視訊會議,老師會複習今天的學習或是討論一些同學不懂的觀念,結束前十分鐘老師或爸媽義工再念一本書給小朋友聽。大致來說,學校算是很用心的盡量減少實體與遠距教學的距離。實體學校有的活動:像是週會、才藝表演 (Talent Show),科學展覽(Maker Faire),學校也盡量透過遠距完成。在這樣的非常時期,我真的很感恩背後付出的老師與行政人員。

Kindergarten (幼兒園)課表

Kindergarten (幼兒園)課表

但是,就如同我所言,遠距教學每個小孩適應情況都不同。紅媽偶而會聽到老師在電腦前叮嚀學生不要躺在床上上課(驚),或是不要再玩玩具了。有一次紅媽也接到老師的email,說紅孩兒那天對著螢幕正中央吃零食(驚)。老師人很好,告訴我她已經在會議上提醒紅孩兒要吃東西可以,但是請不要正對螢幕吃(嚇!也太包容),她大概有察覺到視訊時我通常都不在孩子身邊,所以另外寫信告知。有些小朋友面對電腦教學,真的比較容易分心。有些小朋友,完成作業的過程需要更多引導。以往在學校,有老師可以現場幫忙,遠距教學後,這樣的責任就落到父母身上,對父母、小孩而言,都是新挑戰。

遠距教學已過了兩個月有餘,現在,離暑假也只剩下四個禮拜了。真希望八月開學時,疫情已得到控制,孩子們可以放心地玩在一起,培養更深的感情呀。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11 May

母親節過後

這篇文章,我想獻給身邊覺得孤單、無助、無力的母親。

我認識一位母親,她總是穿著亮麗,充滿著陽光般的笑容,我與她一見如故。有一天,她告訴我,她曾經歷產後憂鬱症。還好,她後來走過來了。在產後憂鬱的那段時間裡,她不斷責怪自己。她不懂,為什麼別的媽媽都可以做到,她做不到?她,到底怎麼了?

另一位朋友告訴我:「每次我在臉書看到大家分享的照片,都覺得自己過得好糟喔。為什麼別的媽媽跟老公和孩子們看起來都和樂融融、一家幸福。而我都搞不定我家女兒?我到底怎麼了?」

「我到底怎麼了?」背後傳遞的是「不安」。我,是不是「不夠?」不夠好,不夠堅強,不夠溫柔,不夠有耐心?我想告訴妳,妳,就「夠」了。

妳,並不是怎麼了,妳,只是發出身為「人」就會有的健康情緒:不安與脆弱。

有問題的不是妳,而是該死的兒歌:母親像月亮,聖潔多慈祥,發出愛的光芒。ㄜ,我是母親,但我不一定慈祥,我也不一定是月亮,生氣時,我就是雷,我就是風和雨。

有問題的不是妳,而是每個被迫只能表現出堅強的母親。我們,一起堅強著,卻也各自脆弱著。妳知道嗎?其實妳很勇敢,妳選擇面對自己的心情,讓它像海浪一樣蓋過你的全身。妳大可歌照唱,舞照跳,世界多美好。但是,妳選擇傾聽內心的聲音,與自己的不安面對面。

妳,或許只是不小心地拿自己的內心去比較別人的外在(compare our insides to other people’s outsides)。請記得不要這樣的對待自己。別人的外在或許看起來剛強快樂,但是妳永遠不會知道她的內在是否此刻很脆弱。每個母親,背後都有她們的故事。我們,永遠無法藉由她們的外在,感受到她們此時此刻的心情。

妳,或許在母親節的這天感到累了。妳有點不安,因為今天一切美好,但,今天過完,明天就不是母親節了。也或許,妳正傷著心,因為這個母親節,跟妳預期的不一樣。 請記得,每天都可以是母親節,每天也都可以不是母親節。妳是母親,妳作主。

妳,或許只是需要個朋友。或許,妳的朋友此時此刻也感到脆弱,妳們可以一起哭一場,然後一起大笑。

妳,或許只是需要一杯酒跟一塊蛋糕,睡一覺後,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獻給所有的母親。妳不孤單,妳,並沒有怎麼了。You are simply, being a human being.

去年在加州Oxnard拍下的照片。喜歡看潮水來了又退去的樣子。希望我們都能勇敢擁抱每個脆弱的當下。

去年在加州Oxnard拍下的照片。喜歡看潮水來了又退去的樣子。希望我們都能勇敢擁抱每個脆弱的當下。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04 May

小孩照書養

紅媽在念商學院時,一位教授給了我們全班同學一個忠告:在你的生命裡,養成讀書的習慣。書;會豐富你的人生。教授給我們這個建議的時候,早已滿頭白髮,他跟我們大家分享,不管多忙,他一個星期至少會讀一本書,多年來始終如一。

紅媽小時候就是個書蟲。小時候的記憶,很多時候是在媽媽任職的小學中的圖書室度過的。母親是國小老師,週末時常要去學校值日。值日的週末,我們家三個小孩就會一起被母親帶去學校。紅媽的兩個哥哥會在學校裡到處玩,而紅媽,則喜歡到學校的小圖書室裡看書。一整天,我都可以待在圖書室裡不出來。有一次,紅媽在圖書室裡看書看得渾然忘我,沒有一絲聲響,學校工友下班前檢查門窗,沒有察覺到圖書室裡還有個小女孩,就將門鎖上了。後來,母親要回家了,找不到我,到處喊,到處找,才發現我還在圖書室裡讀書(到這個節骨眼我還是沒發現自己被反鎖在圖書室裡)。

當媽媽後,時間變少許多,有時間讀書的話,紅媽大多也只是涉略育兒、教育方面的書籍。這些書帶給我許多對教育的反思,也提供給我許多前人走過的經驗。這幾年下來,教育育兒類的書籍,我涉略了也超過五十本了。育兒,雖然很多時候是憑直覺,但是,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我發現看各種不同觀點的育兒書,真的可以幫助我挑戰自己的「已知」,也幫助我在決定如何教育小孩時,更有信心去執行。

舉例而言,紅媽在紅孩兒都還很小的時候,就教導他「努力」的價值觀。我從不用聰明 (Smart) 這個字讚美我的小孩。對我而言,聰不聰明,是一個人與生俱來上天給予的,無法改變。但是,我們絕對可以盡自己的努力,將自己的特長發揮得淋漓盡致。在史丹佛商學院兩年,我遇到的同學,多是極度聰明也極度努力的人。不論我們的聰明才智如何,最起碼,我們可以專注在「努力」上。

當時,我還沒讀過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 的著作:心態致勝(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有幸讀了她的書後,紅媽豁然開朗。原來,之前的我憑著直覺鼓勵小孩「努力」,是有研究數據撐腰的。Dr. Dweck 的研究,讓我更深刻了解到為何我們不應該誇耀一個小孩「聰明」,而是要強調他的「努力。」我也發現,智力,原來也不是我之前所認知「先天固定」的,而是可以像肌肉一樣訓練、成長的。

過去這三年來,Dr. Dweck 所提出來的成長性思維 (Growth mindset) 理論已經是許多報章雜誌都會提到、大家或許都耳熟能詳的觀念。但是,我深深記得五年前第一次讀到這本書時心裡的感動。讀這本書的同時,我細嚼成長過程中的一切,也發現到,在我成長的階段,周遭許多大人大多是用定型思維(fixed mindset) 來教育小孩的。或許當時台灣的教育環境(高分=成功)很難不造就定型思維,但是,我知道,我可以從我自己改變。只要我們這一代開始改變,未來,將會有更多能用積極的成長心態面對未來學習與挑戰的下一代。這樣的世界,將會更美好。

當然,所謂照書養,最後還是要伴隨每位父母自己的直覺,畢竟,盡信書不如無書。但是如果每讀一本書,能學習到一些之前所不知的觀念,那就很像多了一項工具,或是將舊工具重新升級,變得更好用。

如果你也想多了解更多成長性思維 (Growth mindset) ,紅媽推薦這兩本書:

Mindset by Carol Dweck

Mindset by Carol Dweck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by Carol Dweck (這本書有中文版,書名為心態致勝)

Grit by Angela Duckworth

Grit by Angela Duckworth

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 by Angela Duckworth (這本書也有中文版,書名為恆毅力)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