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Jun

星期天與孩子的一場對話

這禮拜在美國,是一個動蕩不安的禮拜。不單單是疫情,也是George Floyd 的死亡在美國各地掀起了許多人的不滿的情緒。許多地方有示威遊行,更有多處的示威遊行演變成暴動。明尼蘇達州(事件發生地)後來還需要政府出動國家軍隊來控制局面。矽谷的一些城市:奧克蘭、聖荷西、舊金山,也都發生了許多人破窗破門而入,搶劫店面的事件。

疫情期間看到這樣的新聞著實讓人心情更灰暗了。週末看新聞碰巧銀幕播放著美國各地動亂的景象,我稍微跟孩子們解釋電視上動亂畫面的起因:

紅孩兒:「這樣到處去破壞店門搶東西很不好ㄟ。」

我:「恩,你想一想他們為甚麼會這樣做?」

今晨的華爾街日報也描述了這次的事件

今晨的華爾街日報也描述了這次的事件

接下來,我嘗試用六歲小孩可以理解的方式解釋了不同種族的微妙關係、社會貧富差距、以及日益困難的向上流動。孩子,似乎逐漸了解了動亂,背後代表的或許是一群人的絕望、是一群人對現今社會體制的反擊。

我記得以前唸研究所時,一位非裔的美國同學分享了他的故事:他在單親家庭長大,他身邊的環境,都是失敗的例子:街頭槍戰喪命的親戚、坐牢的朋友。他的母親,必須打好幾份工才得以扶養他長大,父親在他年紀很小的時候就不見人影。他從小到大,沒有看過成功的樣本,失敗的樣本倒是天天看到。在他的生命裡,有太多太多的機會足以讓他成為另一個失敗的數字,但是他竟然一路過關斬將,後來還來唸了史丹佛,完全是一個奇蹟。即便來到了史丹佛,他也充滿罪惡感,史丹佛是一個充滿privilege (特別待遇)的地方,所擁有的資源與生活環境,與他成長過程天差地遠。為何,他得以有這樣的機會而他的同伴沒有?

我,沒有經歷過他所經歷的成長環境,我永遠不會真正明瞭他從小到大所面臨的處境,但是,我明白,要能像他一樣抗拒地心引力不向下沈淪的機率有多低。他在生命中大大小小的選擇中或許只要有一次選擇錯誤,人生路就不同了。對於我們而言,一次選擇錯誤,所擁有的資源能再給我們一次(甚至多次)重新站起來的機會;但是,對最弱勢的族群而言,許多人並沒有任何緩衝之地 (safety cushion)。試著易地而處,或許不難理解,身處泥沼卻要在社會上找到立足之地,我們可能也沒有十足把握。

任何社會,如果向上流動的管道閉塞難行,那麼,要弱勢階級繼續按照同樣的遊戲規則玩這場人生的遊戲不過是自欺欺人,繼續抱持人定勝天(我只是不夠努力)或許也是過於天真的想法。美國的社會,有太多的缺口,需要改變。與孩子談話的過程中,我並沒有一個萬靈丹答案;美國的醫療、稅率、公立教育系統等等,都推波助瀾了現今的兩極化世界。但是,我告訴孩子:媽媽跟你永遠都無法了解他們完整的故事,所以,不要只看到動亂,試著想想他們的成長過程,想想他們在現今的遊戲規則裡所面臨的處境,然後重新來看這一次的新聞;或許你的結論會跟以往一樣,那也沒關係,但是,不要,請不要只看第一層(這些人正在做犯法的事),試著再看深一點(dig deeper),每個人的故事,都與你我不同。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