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Dec

遠距教學裡的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

今天,一年級的兒子興沖沖跑來告訴我,他用電腦畫了一個 pie chart(圓餅圖)。

紅孩兒用excel畫出來的大餅圖

紅孩兒用excel畫出來的大餅圖

我:「你怎麼會畫這個?」
紅孩兒:「就用google doc畫啊。」
我:「你怎麼學會的?」
紅孩兒:「剛剛在電腦上亂玩,發現原來可以這樣畫。」
該不會是上課時間拿來做這些吧?我心想,還好他隨即告知是下課時間做的 😓

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一詞是九零年代電腦逐漸普及後被創造出的新詞彙。但科技日新月異,現今的數位原住民,是從小在網路、電腦、手機或平板充斥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處於矽谷,身邊不乏許多小小年紀就學程式或使用數位工具學習的小孩,但是,我和紅爸總是盡量避免讓孩子太早接觸這些軟體或遊戲。遠距上課以前,紅孩兒和紅妹並不會每天用平板電腦。偶而用平板電腦,時間也是非常短暫。卡通一律在電視上看,每天最多也不超過半小時。

紅孩兒今年三月開始遠距上課,一開始,我秉持著讓小孩少碰電腦的原則,還刻意將老師的功課列印出來,讓孩子用紙筆作答,減少電腦使用。除了怕孩子近視,也擔心當時才幼稚園的孩子,一但養成看螢幕的習慣,會不會抹煞了對其他事物的好奇心或降低專注力?然而,隨著線上使用的學習資源愈來愈多,列印再也無法大幅降低螢幕使用,我逐漸對孩子接觸電腦一事釋懷:既然無法避免年紀那麼小的孩子開始數位學習,那麼,就學著用正向包容的態度看待這件事吧。

在這段遠距學習的日子裡,許多課程採非同步進行,無需照表抄課,因此學習時間變得更有彈性。若是對某個科目有興趣,動個手指頭多點幾個連結,就可以學更多,因此,學習也變得更自由。以我家紅孩兒為例,他的興趣主導著他的學習:學校的作業,他不求盡善盡美,只求快快上傳 😩  因為,ㄧ上傳完,剩下的時間他就可以探索自己有興趣的事物。這些事物不見得跟學校課業直接相關,例如:嘗試電腦各種功能、學程式(用學校選修課裡提供的軟體)、聽古典樂(YouTube)、彈琴(自己創作曲子用手機錄好傳上電腦)、閱讀(實體書電子書都有)、玩西洋棋(網路)、塗鴉、和妹妹一起玩等等。仔細一看,除了塗鴉以及和妹妹玩,其他真的都跟電腦沾上邊了 😳。紅孩兒六歲半前幾乎不碰電腦,十個月過後,大部分的學習都使用到電腦,勢不可擋。

很難想像自己在孩子面前,也算是數位新移民。小時候,我的科技是電視機與卡帶,高中時才上了第一堂電腦課,網路當時也才慢慢普及化(還是撥接的年代)。當時想用word軟體寫作業,還得買書專研一番,否則不知如何下手 😅。 但是,對現在小學一年級的兒子而言,office 軟體在下課空擋就可以自己摸索學會使用;程式,也藉由學校提供的選修課而邊玩邊了解。運用科技學習新知,對數位原住民而言,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在這段日子裡,有時我會對疫情感到心累,有時也會因為遠距教學的侷限(師生互動少有即時回饋,螢幕使用過度,少了同儕互相學習與刺激)而感到灰心。但,我也只能時刻提醒自己用一顆好奇、包容的心來觀察這樣的新常態;因為,我的態度將會影響孩子的態度。而且,真正的學習,本就無需區分線上或線下,實體或虛擬,不是嗎?畢竟,學習的本質,是一個自我探索與學習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探險。而我,不過是與孩子手牽手,一起走在這樣的探險路上。路上勢必會有凹凸不平處,但最重要的是,我們仍然在探險(學習)著。

獻給所有面對遠距教學的你我。We’ve got this! 💪

文章還沒寫完,孩子又傳來這個檔案。看來,他又學會了用powerpoint做簡報了 🤣

*謝謝你閱讀了我的文章。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最好的鼓勵方式就是讓我知道或分享文章給你的朋友。你的鼓勵,會幫助這個部落格傳達更多正能量,讓世界變得更美麗。

*更多動態,歡迎加入:

紅媽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紅媽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09 Sep

To struggle well(好好的經歷掙扎)

今天教妹妹鋼琴時,妹妹態度不是很好。犯了一些鋼琴上的錯誤需要重彈練習,但是重複幾次,妹妹便失去耐性,開始鬧脾氣。我跟妹妹說,犯錯是代表她在學新的東西,媽媽不會因為她犯錯而覺得她彈不好,但是,我會因為她的學習態度處罰她。說是處罰,其實也就是不讓她吃冰棒啦,呵呵。通常彈完琴後妹妹可以吃根冰棒,不管彈得好不好,都可以吃,但是如果學習態度不好,就沒有冰棒了。

我按耐著性子,在她的哭鬧聲裡重複解釋從小到大給她的觀念:學習任何新事物時,犯錯沒有關係,犯錯,甚至可以是件好事,因為它代表妳正在嘗試新的挑戰。但是當下的妹妹還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直喊著:「我沒有冰棒吃了!」所以我先離開讓她自己獨處,慢慢學著自己冷靜下來。

事後等她冷靜後,我再帶她彈一次,原本彈錯的地方都彈會了,我又是鼓勵又是讚美的,她則一臉得意,態度也一百八十度轉變。下了琴椅後,蹦蹦跳跳的去找樂子玩,剛剛的眼淚,早已飛到九霄雲外了。其實,對於兩個孩子學琴要學到什麼程度,我一直沒有特別的期待,我只希望他們長大後能夠有音樂相伴,藉由學琴過程,培養處理挫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從來不規定要練多長時間,但是,我會很清楚地讓他們知道,彈琴遇到困難時,就像面對任何其他的困難,一定要face it head on(勇敢面對),鬧脾氣或學習態度不好,並不會幫助解決眼前的困難。

在未來學習的路上,他們勢必會遇到struggle(掙扎)、會碰到瓶頸、會經歷挫折,我希望他們明白這是生命的必然,然後,拿出兵來將擋的勇氣,學會好好的面對這樣的掙扎(to struggle well)。努力過後可能會達到目標,也可能不會,但是,只要掙扎過,生命就多了養分;而自信心與勇氣,就是從這些養分而來。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最近開始玩instagram,以後也會放些限時動態在這邊:https://www.instagram.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07 Jun

我所經歷的公民教育

自從George Floyd 的死亡造成全美各地的和平與不和平抗爭後,我看到一些我的朋友(各個種族)在自己的臉書上承認他們為黑人族群做的太少,許多人也將憤怒轉為行動。

這個週末在社區辦的遊行:刻意用 black lives matter 是為了強調種族歧視與黑人在美國社會特別容易面臨的司法不公議題。Photo credit: Mountain View Voice

這個週末在社區辦的遊行:刻意用 black lives matter 是為了強調種族歧視與黑人在美國社會所面臨的結構性司法不公,不代表其他生命不重要。Photo credit: Mountain View Voice

我尊敬美國的一點,是這個社會,有一群為數不少的人,不以自己的舒適生活為滿足。這些人,認為為弱勢發聲是一種「責任」。即便現在的社會制度,對他們來說是有利的,他們依舊鼓吹改變,不為別的,只因為不公平的制度就是需要改變。一個社會,有足夠的公民認為自己有責任為弱勢發聲,對我而言,就成就了真正成熟的民主社會。自私的、貪婪的既得利益者,在任何國家都有,美國也不例外。但是,我看到更多的是這個國家強大的公民力量。

我想起以前在台灣所上的公民教育:雖然學了憲法、選舉制度,但是,公民責任,似乎還是離我有段距離。或許,是因為當時年紀小,理解的有限;也或許,當時台灣社會裡,仍然是少部分有權力的人決定了所有資源分配;公民責任,有名無實。台灣一九九一年終結了萬年國會,一九九六年舉行了第一次名選總統,逐漸往成熟民主之路邁進,這時候,我才開始對民主政治有所謂的「參與感」,公民意識,那時候也才算真正萌芽。

但是,真正讓我覺得公民責任像呼吸一樣,是「必須」得做,不是可做可不做的「選擇」,是來美國之後了。史丹佛商學院的左右銘是:change lives, change organizations, change the world (改變生命,改變組織,改變世界)。你與我,都有能力改變一個人的生命(與別人的一場對話,一次的付出),在公司或組織工作,也能成為 change agent (促進改變者)。當人改變、組織也改變,那麼,世界也會改變。不一定要當CEO,不一定要成為首富,不一定要當創業家才能著手改變。對我而言,每天與孩子的相處也是一點一滴的為世界做些改變。

我,一直到離開校園後,甚至,一直到當了母親後,才慢慢發現,過去在學校耳濡目染的這一切,對我的影響有多大。開始學著教育孩子後,我才真正體會,我想要留給他們的,是這樣的價值觀。大富大貴與否,他們都要盡自己的力量讓世界變得更好,如果有一天上帝讓他們金錢無虞,那麼,他們必須知道這也代表他們應肩負更多責任、付出更多。世界的遊戲規則並不完美,也不會有任何政府可以將它變完美,美國歷史上所有的大改變,都是公民發起的。

謝謝看完這篇文章的你們,你無需認同我的觀點,但是,我希望你會選擇用你的方式,幫助身邊的弱勢團體,那怕是多了解他們的歷史,多開啟一場對話,更謹慎的投票,影響下一代參與公民事務,任何事,我們必須有所行動;因為,沒有任何行動的本身,就是繼續默認現今的遊戲規則,而我們都知道,這樣的遊戲規則在初級賽之前,就已經讓許多人直接出局了。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01 Jun

星期天與孩子的一場對話

這禮拜在美國,是一個動蕩不安的禮拜。不單單是疫情,也是George Floyd 的死亡在美國各地掀起了許多人的不滿的情緒。許多地方有示威遊行,更有多處的示威遊行演變成暴動。明尼蘇達州(事件發生地)後來還需要政府出動國家軍隊來控制局面。矽谷的一些城市:奧克蘭、聖荷西、舊金山,也都發生了許多人破窗破門而入,搶劫店面的事件。

疫情期間看到這樣的新聞著實讓人心情更灰暗了。週末看新聞碰巧銀幕播放著美國各地動亂的景象,我稍微跟孩子們解釋電視上動亂畫面的起因:

紅孩兒:「這樣到處去破壞店門搶東西很不好ㄟ。」

我:「恩,你想一想他們為甚麼會這樣做?」

今晨的華爾街日報也描述了這次的事件

今晨的華爾街日報也描述了這次的事件

接下來,我嘗試用六歲小孩可以理解的方式解釋了不同種族的微妙關係、社會貧富差距、以及日益困難的向上流動。孩子,似乎逐漸了解了動亂,背後代表的或許是一群人的絕望、是一群人對現今社會體制的反擊。

我記得以前唸研究所時,一位非裔的美國同學分享了他的故事:他在單親家庭長大,他身邊的環境,都是失敗的例子:街頭槍戰喪命的親戚、坐牢的朋友。他的母親,必須打好幾份工才得以扶養他長大,父親在他年紀很小的時候就不見人影。他從小到大,沒有看過成功的樣本,失敗的樣本倒是天天看到。在他的生命裡,有太多太多的機會足以讓他成為另一個失敗的數字,但是他竟然一路過關斬將,後來還來唸了史丹佛,完全是一個奇蹟。即便來到了史丹佛,他也充滿罪惡感,史丹佛是一個充滿privilege (特別待遇)的地方,所擁有的資源與生活環境,與他成長過程天差地遠。為何,他得以有這樣的機會而他的同伴沒有?

我,沒有經歷過他所經歷的成長環境,我永遠不會真正明瞭他從小到大所面臨的處境,但是,我明白,要能像他一樣抗拒地心引力不向下沈淪的機率有多低。他在生命中大大小小的選擇中或許只要有一次選擇錯誤,人生路就不同了。對於我們而言,一次選擇錯誤,所擁有的資源能再給我們一次(甚至多次)重新站起來的機會;但是,對最弱勢的族群而言,許多人並沒有任何緩衝之地 (safety cushion)。試著易地而處,或許不難理解,身處泥沼卻要在社會上找到立足之地,我們可能也沒有十足把握。

任何社會,如果向上流動的管道閉塞難行,那麼,要弱勢階級繼續按照同樣的遊戲規則玩這場人生的遊戲不過是自欺欺人,繼續抱持人定勝天(我只是不夠努力)或許也是過於天真的想法。美國的社會,有太多的缺口,需要改變。與孩子談話的過程中,我並沒有一個萬靈丹答案;美國的醫療、稅率、公立教育系統等等,都推波助瀾了現今的兩極化世界。但是,我告訴孩子:媽媽跟你永遠都無法了解他們完整的故事,所以,不要只看到動亂,試著想想他們的成長過程,想想他們在現今的遊戲規則裡所面臨的處境,然後重新來看這一次的新聞;或許你的結論會跟以往一樣,那也沒關係,但是,不要,請不要只看第一層(這些人正在做犯法的事),試著再看深一點(dig deeper),每個人的故事,都與你我不同。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26 May

那些有關獨立或不獨立的故事

之前有朋友問我,如何訓練小孩獨立。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跟大家分享我自己以及我們家的故事:

故事一:放山雞的啟蒙教育(又或是:零啟蒙教育)

小時候的我,由於父母都非常的忙,所以在上幼兒園前,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跟奶奶一起。阿嬤只管我吃飯和睡覺。所以,一整天下來,我除了跟鄰居小朋友玩、就是陪阿嬤看歌仔戲、自己找樂子、或是跟阿嬤一起串門子。(印象中,每次串門子那些阿嬤們都聊超久,我究竟怎麼熬過來的我也忘了。)所以說起來,我的語言啟蒙老師應該是我阿嬤,哈哈哈。

故事二:那段不長也不短的陪練日子

紅孩兒一年多前開始在老師那學鋼琴,鋼琴老師每星期都會規定練習曲。家裡有學琴孩子的父母,應該不陌生以下的戲碼:孩子遇到困難的曲目、有挫折感、不想練、父母忍耐不爆青筋或是終究控制不了爆了青筋。陪小孩練琴真的是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淚)。我小時候學琴的時候,我的母親也有陪我練,但是,她只陪我練了幾次!真的,就是幾次!我一直以為,因為媽媽不會彈琴,所以沒辦法陪我練琴。後來才發現:很多不會彈琴的媽媽其實也陪孩子練許多年(遠目:原來我母親也不想陪練呀,哈哈哈。)我陪紅孩兒練了三個月後,忍不住問老師:「請問一下,這年紀的小孩陪練大概陪到他多大就能自己練習?」老師回答:「喔,至少要三年左右。」(此時,紅媽已心寒)。原本以為陪練只是一段數個月的過程,沒想到是一場長期抗戰!我決定改變戰略,原因無他,實在是因為陪練對紅媽來說十分折磨。所以,又過了三個月後,我遞給兒子一台舊手機:

紅媽:「從今天開始,我不陪你練琴了。來,我教你怎麼用手機錄影。」

紅孩兒:「蛤?」

紅媽:「以後你練琴時,就順便錄影,我就不坐你旁邊了。」

這是我能找到,最符合我們家的解決方法了。紅孩兒每週的曲子,通常都是每天每首彈三次,錄影可以幫我確認他有完成練習。後期紅孩兒養成獨自練琴的習慣後,我們就不再錄影了。現在他的曲子愈來愈難,我會在他練習完成後,再幫他看一次。這跟以前陪練簡直是天壤地別。現在,我只需抱著欣賞的眼光來看兒子練習後的成果。除了幫他確認是否還有些小錯誤(輕鬆之舉),剩下的就是我真心的讚美與鼓勵。練琴的責任,全權在紅孩兒身上。我不需叮嚀他什麼時候要練琴、練多久,這些,都由他來決定。

回到朋友問我的問題:如何訓練小孩獨立?其實,這是一連串父母的選擇過程。或許你會問我,六歲的小孩自己練琴效果會好嗎?坦白說,有一個會彈琴的媽媽陪著孩子練習,甚至陪三年(照我們鋼琴老師的說法),跟讓六歲的孩子自己來,我想絕大機率是前者進步會更快。但是,我很清楚選擇前者將代表我的生活品質會大打折扣,所以,我選擇放手。每個選擇,很難避免其中將有所得、有所失,只要我們是有意識地做出選擇,知道為什麼我們選擇放手,那麼,就勇敢讓孩子自己來吧。

自從加州進入就地避難後,我有意識的選擇讓孩子們學會與自己獨處,唯有如此,這段時光才能走得長久。現在,哥哥跟妹妹都是能自我獨處的小高手。

自從加州進入就地避難後,我有意識的選擇讓孩子們學會與自己獨處,唯有如此,這段時光才能走得長久。現在,哥哥跟妹妹都是能自我獨處的小高手。

這兩個故事,是兩個孩子學習獨立的故事。我小時候,因為沒有選擇,所以只能快速獨立,紅孩兒則是因為我的侷限,所以循序漸進的學會了獨立。每個家長跟小孩的組合都是獨一無二的,何時放手,因人而異。但是,總有一天,我們勢必得全權放手;總有一天,孩子必須自己展翅飛翔。對我而言,每個父母,都是不斷、持續的在尋找放手的時機點。這個時機點,嚴格來說不是一個點,而是一段旅程。

或許,旅程中某段路會讓我們走得心力交瘁;如果心力交瘁的感覺持續了一段時間,我會告訴自己:該是時候放手了。孩子,能夠感受到我們的不愉快。沒有任何事,比讓我的孩子知道他們在我生命中所帶來的純粹喜悅更重要。我不希望,因為我的放不下,讓他們對「他們的存在本身就已足夠」這點,有了質疑。

如果,一些選擇帶給你些許不安,it’s okay。擁抱這些不安吧,或許,這些不安是我們學著放手的第一步。旅程,是很長的;它,不是短跑,也不需要計時器;它,是一段我們與孩子一起探索、一起並肩而行的過程,我們無法與別人比較,也無須跟別人比較。真的感到累了的話,就試著放手,你的孩子可能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P.S.: 如果這篇文章帶給您一些共鳴,請您分享它給一位您想分享的朋友。育兒路很多時候是孤獨的;但是,透過分享,我們在走這條道路時,會有更多溫暖,少一點孤單。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18 May

窺見美國幼兒園遠距教學的一角

這次的疫情,讓美國許多學校開始遠距教學,紅孩兒的學校也不例外。

學區三月十三日停課,適逢星期五。紅孩兒的學校遠距教學在三月十七日(星期二)正式啟動,其他學校也在隔幾天或一兩個禮拜後陸陸續續開始線上課程。遠距教學,成為美國校園的新常態。

紅孩兒今年六歲,在美國學制裡,他就讀幼兒園。美國的幼兒園Kindergarten是義務教育,只讀一年,讀完後就銜接一年級,跟台灣幼兒園不太一樣。遠距教學之前,紅孩兒使用軟體只侷限在用IPAD看卡通或玩遊戲,所以確定開始遠距教學後,紅爸紅媽得幫忙搞定學校遠距教學所需要用到的視訊以及不同教學軟體,帶著孩子學習如何上傳作業等等。兩個禮拜後,紅孩兒所有遠距學習基本上都能獨立完成,紅媽反而因為不用早起趕上課,還可以睡到自然醒。現在,常常紅媽起床前,紅孩兒早已完成他的第一場視訊會議了。

紅孩兒一天的遠距教學大概是這樣:

早上八點十五分,坐定開始上線跟老師同學視訊。早上的視訊有半小時。老師會有短暫的教學(有時候是寫作,有時是數學或發音),再解釋一下今天要做的功課,半小時視訊很快就結束了。視訊結束後紅孩兒就接著開始完成今天所需上傳的作業。紅孩兒班上每天要繳交上傳的作業通常介於五到七項左右,但其實沒有硬性規定要完成每一項。有些活動只需要回應一句簡單的「完成」(例如體育課),有些需要錄個音或錄個影讓老師看到小孩的練習情形(音樂、話劇),有些是直接回答問題(數學),有一些則是寫作。這些作業,紅孩兒幾乎都自己獨立完成,外加上傳。紅媽通常只在下課前,迅速瞄一下紅孩兒該上傳的項目是否有遺漏。

紅孩兒幼稚園原本就只上半天。改成遠距後,在中午下課前半小時會有第二次的視訊會議。第二次的視訊會議,老師會複習今天的學習或是討論一些同學不懂的觀念,結束前十分鐘老師或爸媽義工再念一本書給小朋友聽。大致來說,學校算是很用心的盡量減少實體與遠距教學的距離。實體學校有的活動:像是週會、才藝表演 (Talent Show),科學展覽(Maker Faire),學校也盡量透過遠距完成。在這樣的非常時期,我真的很感恩背後付出的老師與行政人員。

Kindergarten (幼兒園)課表

Kindergarten (幼兒園)課表

但是,就如同我所言,遠距教學每個小孩適應情況都不同。紅媽偶而會聽到老師在電腦前叮嚀學生不要躺在床上上課(驚),或是不要再玩玩具了。有一次紅媽也接到老師的email,說紅孩兒那天對著螢幕正中央吃零食(驚)。老師人很好,告訴我她已經在會議上提醒紅孩兒要吃東西可以,但是請不要正對螢幕吃(嚇!也太包容),她大概有察覺到視訊時我通常都不在孩子身邊,所以另外寫信告知。有些小朋友面對電腦教學,真的比較容易分心。有些小朋友,完成作業的過程需要更多引導。以往在學校,有老師可以現場幫忙,遠距教學後,這樣的責任就落到父母身上,對父母、小孩而言,都是新挑戰。

遠距教學已過了兩個月有餘,現在,離暑假也只剩下四個禮拜了。真希望八月開學時,疫情已得到控制,孩子們可以放心地玩在一起,培養更深的感情呀。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04 May

小孩照書養

紅媽在念商學院時,一位教授給了我們全班同學一個忠告:在你的生命裡,養成讀書的習慣。書;會豐富你的人生。教授給我們這個建議的時候,早已滿頭白髮,他跟我們大家分享,不管多忙,他一個星期至少會讀一本書,多年來始終如一。

紅媽小時候就是個書蟲。小時候的記憶,很多時候是在媽媽任職的小學中的圖書室度過的。母親是國小老師,週末時常要去學校值日。值日的週末,我們家三個小孩就會一起被母親帶去學校。紅媽的兩個哥哥會在學校裡到處玩,而紅媽,則喜歡到學校的小圖書室裡看書。一整天,我都可以待在圖書室裡不出來。有一次,紅媽在圖書室裡看書看得渾然忘我,沒有一絲聲響,學校工友下班前檢查門窗,沒有察覺到圖書室裡還有個小女孩,就將門鎖上了。後來,母親要回家了,找不到我,到處喊,到處找,才發現我還在圖書室裡讀書(到這個節骨眼我還是沒發現自己被反鎖在圖書室裡)。

當媽媽後,時間變少許多,有時間讀書的話,紅媽大多也只是涉略育兒、教育方面的書籍。這些書帶給我許多對教育的反思,也提供給我許多前人走過的經驗。這幾年下來,教育育兒類的書籍,我涉略了也超過五十本了。育兒,雖然很多時候是憑直覺,但是,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我發現看各種不同觀點的育兒書,真的可以幫助我挑戰自己的「已知」,也幫助我在決定如何教育小孩時,更有信心去執行。

舉例而言,紅媽在紅孩兒都還很小的時候,就教導他「努力」的價值觀。我從不用聰明 (Smart) 這個字讚美我的小孩。對我而言,聰不聰明,是一個人與生俱來上天給予的,無法改變。但是,我們絕對可以盡自己的努力,將自己的特長發揮得淋漓盡致。在史丹佛商學院兩年,我遇到的同學,多是極度聰明也極度努力的人。不論我們的聰明才智如何,最起碼,我們可以專注在「努力」上。

當時,我還沒讀過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 的著作:心態致勝(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有幸讀了她的書後,紅媽豁然開朗。原來,之前的我憑著直覺鼓勵小孩「努力」,是有研究數據撐腰的。Dr. Dweck 的研究,讓我更深刻了解到為何我們不應該誇耀一個小孩「聰明」,而是要強調他的「努力。」我也發現,智力,原來也不是我之前所認知「先天固定」的,而是可以像肌肉一樣訓練、成長的。

過去這三年來,Dr. Dweck 所提出來的成長性思維 (Growth mindset) 理論已經是許多報章雜誌都會提到、大家或許都耳熟能詳的觀念。但是,我深深記得五年前第一次讀到這本書時心裡的感動。讀這本書的同時,我細嚼成長過程中的一切,也發現到,在我成長的階段,周遭許多大人大多是用定型思維(fixed mindset) 來教育小孩的。或許當時台灣的教育環境(高分=成功)很難不造就定型思維,但是,我知道,我可以從我自己改變。只要我們這一代開始改變,未來,將會有更多能用積極的成長心態面對未來學習與挑戰的下一代。這樣的世界,將會更美好。

當然,所謂照書養,最後還是要伴隨每位父母自己的直覺,畢竟,盡信書不如無書。但是如果每讀一本書,能學習到一些之前所不知的觀念,那就很像多了一項工具,或是將舊工具重新升級,變得更好用。

如果你也想多了解更多成長性思維 (Growth mindset) ,紅媽推薦這兩本書:

Mindset by Carol Dweck

Mindset by Carol Dweck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by Carol Dweck (這本書有中文版,書名為心態致勝)

Grit by Angela Duckworth

Grit by Angela Duckworth

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 by Angela Duckworth (這本書也有中文版,書名為恆毅力)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27 Apr

一個改變人生的字 One word that will change your life

三年前,紅媽讀了一篇Melinda Gates(瑪琳達.蓋茲)的文章,裡面提到她對新年新希望的看法。她說:「從現在開始,你將不會聽到我列出像是多做冥想、多出去走走這類的新年新希望了。年紀愈大後,我已經不再設這些條列式的新希望,許而代之,我每一年將會專注在於選定一個『字』,這個『字』,會帶領我未來十二個月。」

瑪琳達在文章提到:她之前給自己的字是 Gentle「柔和 。」她從以往就是一位高標準的人,總是企圖成為社會所期待的「完美女人」,家庭、工作、維持身材,凡事都能優雅地完成。達不到這樣的境界,則評判自己。後來她發現,真實的情況要複雜許多。看似完美的主角,其實並非我們所想的那樣。盲目追求這樣的完美境界,使我們成為自己最大的批評者。我們評判自己無法在多重身份裡保有優雅,做不到完美的平衡,對著自己打分數。所以,那一年,她給自己一個字 Gentle (柔和),希望她能對自己溫柔(放過自己)。

當時我讀到這篇文章(原文連結:Melinda Gates Article)時,心裡想:How brilliant!那一年,我試著用這樣的方法,給了自己一個字 Grateful「感恩」。與其制定新年計劃,「感恩」這兩個字將貫穿我那一年所做的事、所要學的功課、跟朋友家人相處的態度。去年,我給自己的字是 Faith「信仰」,我花了許多時間檢視自己的信仰,與主親近。今年,我給自己的字則是 Reposition「重新定位。」

這幾年來,大寶、二寶接連出生,我只想著生存,何來定位?83但是,沒有特意定位自己,就是自然而然做任何事都是以一位母親為出發點考量。母親,成為了我唯一的定位。這樣的定位沒有不好,但是孩子分別已經四歲與六歲了,他們已經不需要像嬰孩時期時的全天候照顧,也開始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朋友。所以,我萌生了想「重新定位」自己的念頭。「重新定位」是一個心態,我希望自己在育兒的忙碌生活以外,仍然記得我並不單純只是一位母親,我的生活,必須有個區塊,是跟當母親無關的,哈哈。就這樣,帶著這個字,我開始了新的一年。這個字,衍生成我今年截至日前所做的一些事:

  • 重新當一位狂熱的讀者:紅媽從小到大都很愛閱讀,這幾年因為小孩,所讀的書基本上多是偏教育或育兒。我開始重拾以前所愛的其他種類書籍。這禮拜,我總算把擺在書架上積塵已久的Snowball(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這本書讀完了!這本書總共838頁,有啞鈴的重量。過去這幾年,書籤只能停留在整本書的第三章。總算,因為疫情宅在家的緣故,我將它讀完了。
總算看完這本買了好多年的滾雪球 The Snowball

總算看完這本買了好多年的滾雪球 The Snowball

 

  • 重拾寫作:一開始設立這個部落格,除了為育兒的生涯留下紀錄,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紅媽當新手媽媽時,讀了許多前輩在網路上分享的故事,與許多作者的書,讓我在育兒不知所措的時期,依然有方法可循、從中受益。我一直很感謝他們的分享,讓我不孤單。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分享一些經驗,如果有些媽媽看到我的文章,能有一點幫助,那我真的會超開心的。今年因為「重新定位」,我重拾寫作。我一直以來都很喜歡透過文字沈澱自己的心。寫文章,幫助我每隔一段時間,沈澱自己,自我省察(self-reflect),我很享受這樣的時光。
  • 再一次認識自己:藉由「重新定位」,我學著再認識一次自己。我以為我很了解自己了。但是,當我靜下心觀察:以前喜歡的事,現在不喜歡了;以前不覺得自己會喜歡的事,其實是喜歡的!因為我與自己的距離太近了,所以從來沒有好好檢視,一些從小到大我自認為不喜歡的事,是真的不喜歡,還是小時候不擅長(或沒機會接觸)?今年初,我報名了人生中第一堂的成人芭蕾舞課! 我以前做夢也沒想到我會自己報名學芭蕾。小時候無緣學習芭蕾,求學過程中也很少接觸舞蹈,所以我一直以爲我對舞蹈無感。直到發現我的女兒天生愛跳舞,我開始想著要幫她報芭蕾舞課,自己才開始注意到芭蕾。去年聖誕節,紅媽一家訂了胡桃鉗的芭蕾舞劇,女兒看的目不轉睛。劇末,走回停車場的馬路上,她竟然跳起剛剛看到的芭蕾舞動作。我也看到入迷!芭蕾舞,好優雅、好美啊~於是,今年初,我報名了人生第一堂的成人芭蕾舞課!因為「重新定位」,我敞開心胸,重新認識自己,其實,我並不是對舞蹈無感,我只是小時候沒有機會認識它罷了。onion_(55)

想更了解如何透過一個字改變自己,大家也可以讀 Jon Gordon寫的書:One Word that will change your life。 薄薄一本,但寫得很清楚。Gordon 提出 One Word(一個字)是一個很簡單卻可以改變我們生命的觀念。他在1999年發現了這樣的方法並開始推廣給身邊的人。與其訂許多目標與年初計畫,One Word 就可以成為我們那年前進的動力。

在忙碌生活中,不諱言我也常常會忙到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好多事都想做,好多事似乎看起來也沒完成。但是,「重新定位」一個字就像船錨一樣讓我檢視自己所做的事,是否有幫助自己在「重新定位」的過程中更近一步?如果發現自己又回到單純媽媽的定位,將孩子的需求擺第一,那就溫柔的提醒自己要記得「重新定位」。如果發現自己做了一件「重新定位」的事,那就給自己一個大大的鼓勵吧。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27 Mar

挑戰海頓

距離紅媽上次PO文有關紅孩兒學鋼琴轉眼間已經過了兩個多月了。紅孩兒的鋼琴又進步了許多。那天Google Photo跳出一年前去鋼琴老師那邊上課的照片,我才發現,對ㄟ,紅孩兒也在老師那邊待了一年了。扣掉中間我們回台灣過了兩個月暑假(台灣的娘家剛好有台琴,所以暑假這段時間我們就自己在家練習),我們在老師這邊學了十個月了。

老師十一月的時候告知紅孩兒可以參加四月的鋼琴演奏會(這次新冠肺炎,不知道要延期多久了)。許多鋼琴教室每年大多會辦兩場演奏會,每個學生會依年紀與能力參加不同梯次的演奏會。基本上每個學生都會有上台表演的機會,除了培養小孩台風,也可以順便讓家長驗收一下學習成果。紅孩兒鋼琴老師的鋼琴演奏會是跟其他鋼琴教室的老師一起合辦,場地通常比較正式,也不是每個小孩都會被邀請參加(紅媽後來才知道)。上次要決定演奏會的參加學生時,紅孩兒才在老師那邊學了短短的四個月,對於上台演奏這件事完全無感。我還記得當時老師問他要不要參加時,他大辣辣的回答:不~要~ 。紅媽覺得,彈琴是一條很長的路,小小孩如果不想上台表演,強逼也沒意思,所以就作罷。反正,演奏會未來一直都會有機會的。

決定不參加後,老師還是鼓勵我們到現場去當聽眾,所以我帶著紅孩兒一起去聽。聽完以後,紅孩兒發現原來成果分享演奏會就是這麼個回事,一點也不可怕,演奏完後會場還有餅乾可以吃,開始後悔自己為什麼沒參加。紅媽一句話都沒說,演奏會完畢,紅孩兒就興沖沖地告訴我下次他也要參加演奏會!(或許他是覬覦會後的餅乾?難道他不知道那是大家都可以吃的嗎?哇哈哈)。

過了幾個月我們就被告知要開始準備下一場演奏會曲子了。老師在紙上寫下三首歌的名字,要紅孩兒將這三首歌聽過一次,自己決定挑哪一首當演奏曲。必須說紅媽雖然小時候學過鋼琴,但對這三首歌完全不熟啊。老師當時寫在紙上(下圖)時,紅媽以為就是一般短版簡化版的鋼琴協奏曲(concerto)。紅孩兒 Alfred Level 5 的書就有幾首這種簡化版的協奏曲,所以沒什麼大不了的。回家後,我上YouTube 找出這三首歌,跟紅孩兒一起聽。聽的時候,我—震—撼—到了。我還不大相信這是老師要兒子彈的曲子。或許我誤會老師了?老師的意思應該是看兒子喜歡哪首歌的旋律,然後會有一個改良(簡單)版的譜給他彈?我明瞭紅孩兒的鋼琴就他年紀來說,算是進步很快的,但是我從來沒想到過他現在要彈的可是必須要有一個陪彈者(Accompanist) 幫他彈協奏曲中管弦樂的分部的鋼琴曲啊!

這三首歌,每一首聽起來都不—簡—單~~

演奏會自選曲選擇

演奏會自選曲選擇

聽了這三首協奏曲後,紅孩兒決定他比較喜歡海頓D大調鋼琴協奏曲。我們跟老師確定曲目後,再次確認要買的譜是哪個版本(事到如今我還在想老師要我們買的版本應該是適合小小孩的特別版本)才網路下單。一個禮拜後收到譜,沈甸甸的,總共是四十六頁的協奏曲!這是貨真價實的協奏曲,沒有簡單版本!紅孩兒演奏會只需要彈這首協奏曲的第一樂章,但是,第一樂章也有二十頁之多!據老師說,她的學生大多是花六個月的時間來練好這些大曲子,我完全同意。這些曲子對小朋友來說都不簡單,真的需要花很多精力練習!

我還記得拿著這本厚厚的海頓曲子第一次上課時,我又問了老師:這首歌,對紅孩兒來說似乎跟之前彈的曲子落差很大?(言下之意:這曲子對六歲小孩來說太難了吧!)老師淡淡的回:是很大的 jump,但是紅孩兒做得到。(紅媽:蛤?!)

紅孩兒之前彈的曲子都是 Alfred Book 5 裡的曲子,每首歌大概是兩頁(而且音符都印的大大的),一個禮拜就可以練起來讓老師驗收。這首協奏曲,單單第一樂章就有二十頁,音符也都比他之前看過的樂譜小很多,所以這次打怪一次也升太多級了(登愣!)

很厚的海頓D大調鋼琴協奏曲:紅孩兒的第一首大曲子

很厚的海頓D大調鋼琴協奏曲:紅孩兒的第一首大曲子

從十一月底接下來到一月底,總共兩個月的時間,我們就在練習海頓D大調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中度過了。一月時,紅孩兒大致掌握了曲子的基本架構。算是會彈了,但是會彈跟彈得好是兩回事。一月彈這首協奏曲時還是常出錯,拍子也不穩,現在三月了,進步很多了。

老師在一月中旬時,也請紅媽買六本書,開始讓紅孩兒有更多古典樂的訓練。老師覺得離四月的演奏會還有許多時間,所以可以加入其他的曲子,讓練習多點變化。這六本書分別是:

  1. Clementi Sonatinas
  2. Bach selections from the notebook for Anna Magdalena Bach
  3. Burgmuller Opus 100
  4. Kuhlau Sonatinas
  5. Lyric Moments Book 1 by Catherine Rollin
  6. Lyric Moments Book 2 by Catherine Rollin
紅孩兒新進的鋼琴書

紅孩兒一月底新進的鋼琴書

於是,從一月底開始,我們除了繼續加強海頓的D大調協奏曲外,也讓紅孩兒從這六本書自己挑幾首想彈的。蜜雪兒老師(紅孩兒鋼琴老師)的風格真的很適合紅孩兒,給了他許多自主權。她告訴紅孩兒這六本要彈哪一本、哪一首,都自己決定(紅媽:蛤?!)紅媽小時候學鋼琴時,印象中一次就是兩、三本書混著練。當時的老師,基本上遵循一個系統,哪些曲子先彈,再進階到哪些曲子,每個小朋友教法都差不多。彈得好的小朋友無非也是在相同的系統裡進度超前。

但是,紅孩兒鋼琴老師的「系統」說不上是我小時候循序漸進的系統。蜜雪兒老師真的很自由派!例如:從原本習慣只彈兩頁的曲子跳升到一次要彈二十頁的大曲子,然後接下來一口氣加了六本書,隨便孩子Mix and Match,真的很自由。

從一月底到現在,我就照著老師說的,讓紅孩兒自己挑本子、自己挑曲子彈。兒子翻了一輪,決定了布爾格繆勒的曲子在這六本當中是最簡單的(蛤?!)所以只挑這本裡面的歌彈(按:孩子自己選曲還能怎麼選?要是我我也挑簡單的,哈哈哈)。過了幾個禮拜後,我鼓勵他試試別的本子,所以他彈了幾首巴哈曲子,也彈了一首庫勞的奏鳴曲,後來還是決定布爾格繆勒最簡單(登愣?!)就回去彈布爾格繆勒,彈到現在整本都快沒歌可彈了,只好又回去庫勞。現在三月底,我好不容易等到兒子開始試彈克萊門蒂的曲子了!(撒花)。一彈克萊門蒂,紅孩兒才發現自己與克萊門蒂相見恨晚呀,克萊門蒂曲風輕快,很適合愛彈快歌的他。蜜雪兒老師這種自由派教法,不只紅孩兒喜歡,紅媽也很喜歡,我喜歡,是因為這樣的教法真的很適合我家兒子的個性!

最近因為新冠肺炎的關係,我和兒子成天都關在家,所以也有比較多時間練琴。近期我應該會開始錄一些他平常練習的曲子,到時候再跟大家分享 :)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27 Jan

被英文追著跑得學中文

紅孩兒上幼稚園後,學校開始教英文寫作。一開始教字母,然後寫簡單的字,句子,上完一年幼稚園後,大部分學生都可以寫很簡單的英文小文章。話說,我記得我小時候在這年紀中文都還不會唸(因為我念的幼稚園沒教ㄅㄆㄇ),寫就更別說了。
 
通常,幼稚園孩子開始在美國上學後,英文很快會變成強勢語言。接下來,要再讓孩子好好學中文,一不小心就變成家長跟小孩間的角力。我們當父母的,誰希望因為學中文而跟孩子鬧得不愉快呢?所以如果有其他更讓我們在意的事,中文,很容易就被放掉了。
 
紅媽聽過太多在美國出生長大的小朋友學中文學得很辛苦的經驗或是上了多年中文學校,但是基本的中文聽說讀寫,進步緩慢。這樣的情況真的不難理解,英文跟中文來當母語的話,英文相對容易多了。中文真的是比較複雜的語言(聽,說,讀,寫都是)。我們如果覺得簡單,那真的是因為中文是母語的緣故(笑)。一但英文變成強勢語言,日常生活都是用英文,連睡覺做夢裡面的劇情也是英文發音,再叫這些孩子學難度很高的中文,他們當然會退避三舍。你看,單單寫「簡單」這兩個字,人家英文寫Easy就結束了,我們有多少筆畫?「簡單」,對中文初學者來說,一點也不簡單呀!
 
因為這樣的認知,我很早就抱定在紅孩兒學齡前這段日子,我要盡量讓中文變成紅孩兒的母語(強勢語言)。當家裡只有中文,孩子,就也只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了不是嗎? 哈哈哈。我和老公刻意創造出全中文環境(聽,說,唸故事書都是中文)。我很幸運,中文也算是老公的母語,所以執行起來不難。於是,紅孩兒上幼稚園前,說了口道地的中文,英文則是破破爛爛(哈哈哈)。紅媽聽過太多例子是小孩上學後英文馬上就會上手,所以我不算太擔心,但是,紅孩兒英文真的很破,破到應該沒有人會相信他是美國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吧,很妙這樣。
 
紅孩兒上幼稚園一兩個月後,開始會主動用英文跟我對話,上了一年幼稚園後,紅媽發現紅孩兒英文聽,說,讀,寫進步好多。以寫作而言,中文竟然還遠遠落後。紅媽讀了紅孩兒在學校寫的一篇篇充滿內容的英文文章,心中嘀咕:這樣年紀的小孩,如何寫這樣的中文文章呢?紅孩兒會寫幾個中文字我已經很滿意了,寫文章,難上加難呀!但是,我也明白:小孩英文寫作愈寫內容愈深,這時候如果中文一句話都不會寫,或是跟英文表達能力差很多,假以時日,紅孩兒應該會排斥寫難寫的中文。所以,紅媽在被學校英文進度追著跑的狀況下,開始補強紅孩兒的中文寫作。
 
紅媽不是專業的中文老師,所以只憑著自己小時候學寫中文的記憶,用同樣的方式教孩子。我讓紅孩兒寫習作本,學寫一些基本字。過了一段時間,再開始教他寫簡單的句子,每天寫一句。過了幾個月後,讓他試著寫很簡單的日記。現在,則是開始教他寫作文。總共花了一年多,現在,大致上算追上了學校的英文文章程度。這篇是紅孩兒這禮拜寫的文章,我讀了以後好感動,孩子真的每天一點點都有在進步。
紅孩兒最近寫的文章

紅孩兒最近寫的中文文章–時鐘

在美國學好中文,真的很像在大海上滑著一條孤舟,海浪很容易就把我們訂的方向打亂,孤舟很快會被帶往主流(英文)。英文,勢必會成為紅孩兒的強勢語言,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而我只能期盼:這天,晚點來到。就讓我這架小方舟,帶著兒子女兒,載浮載沉多一段時間吧。希望在他們日後長大想起這段學中文的日子時,會有一絲絲的甜蜜,這是多少個中文故事書,多少個媽媽字典,多少個一起坐在桌子前一筆一筆的學寫字拼湊而成的回憶呀。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