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May

那些有關獨立或不獨立的故事

之前有朋友問我,如何訓練小孩獨立。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跟大家分享我自己以及我們家的故事:

故事一:放山雞的啟蒙教育(又或是:零啟蒙教育)

小時候的我,由於父母都非常的忙,所以在上幼兒園前,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跟奶奶一起。阿嬤只管我吃飯和睡覺。所以,一整天下來,我除了跟鄰居小朋友玩、就是陪阿嬤看歌仔戲、自己找樂子、或是跟阿嬤一起串門子。(印象中,每次串門子那些阿嬤們都聊超久,我究竟怎麼熬過來的我也忘了。)所以說起來,我的語言啟蒙老師應該是我阿嬤,哈哈哈。

故事二:那段不長也不短的陪練日子

紅孩兒一年多前開始在老師那學鋼琴,鋼琴老師每星期都會規定練習曲。家裡有學琴孩子的父母,應該不陌生以下的戲碼:孩子遇到困難的曲目、有挫折感、不想練、父母忍耐不爆青筋或是終究控制不了爆了青筋。陪小孩練琴真的是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淚)。我小時候學琴的時候,我的母親也有陪我練,但是,她只陪我練了幾次!真的,就是幾次!我一直以為,因為媽媽不會彈琴,所以沒辦法陪我練琴。後來才發現:很多不會彈琴的媽媽其實也陪孩子練許多年(遠目:原來我母親也不想陪練呀,哈哈哈。)我陪紅孩兒練了三個月後,忍不住問老師:「請問一下,這年紀的小孩陪練大概陪到他多大就能自己練習?」老師回答:「喔,至少要三年左右。」(此時,紅媽已心寒)。原本以為陪練只是一段數個月的過程,沒想到是一場長期抗戰!我決定改變戰略,原因無他,實在是因為陪練對紅媽來說十分折磨。所以,又過了三個月後,我遞給兒子一台舊手機:

紅媽:「從今天開始,我不陪你練琴了。來,我教你怎麼用手機錄影。」

紅孩兒:「蛤?」

紅媽:「以後你練琴時,就順便錄影,我就不坐你旁邊了。」

這是我能找到,最符合我們家的解決方法了。紅孩兒每週的曲子,通常都是每天每首彈三次,錄影可以幫我確認他有完成練習。後期紅孩兒養成獨自練琴的習慣後,我們就不再錄影了。現在他的曲子愈來愈難,我會在他練習完成後,再幫他看一次。這跟以前陪練簡直是天壤地別。現在,我只需抱著欣賞的眼光來看兒子練習後的成果。除了幫他確認是否還有些小錯誤(輕鬆之舉),剩下的就是我真心的讚美與鼓勵。練琴的責任,全權在紅孩兒身上。我不需叮嚀他什麼時候要練琴、練多久,這些,都由他來決定。

回到朋友問我的問題:如何訓練小孩獨立?其實,這是一連串父母的選擇過程。或許你會問我,六歲的小孩自己練琴效果會好嗎?坦白說,有一個會彈琴的媽媽陪著孩子練習,甚至陪三年(照我們鋼琴老師的說法),跟讓六歲的孩子自己來,我想絕大機率是前者進步會更快。但是,我很清楚選擇前者將代表我的生活品質會大打折扣,所以,我選擇放手。每個選擇,很難避免其中將有所得、有所失,只要我們是有意識地做出選擇,知道為什麼我們選擇放手,那麼,就勇敢讓孩子自己來吧。

自從加州進入就地避難後,我有意識的選擇讓孩子們學會與自己獨處,唯有如此,這段時光才能走得長久。現在,哥哥跟妹妹都是能自我獨處的小高手。

自從加州進入就地避難後,我有意識的選擇讓孩子們學會與自己獨處,唯有如此,這段時光才能走得長久。現在,哥哥跟妹妹都是能自我獨處的小高手。

這兩個故事,是兩個孩子學習獨立的故事。我小時候,因為沒有選擇,所以只能快速獨立,紅孩兒則是因為我的侷限,所以循序漸進的學會了獨立。每個家長跟小孩的組合都是獨一無二的,何時放手,因人而異。但是,總有一天,我們勢必得全權放手;總有一天,孩子必須自己展翅飛翔。對我而言,每個父母,都是不斷、持續的在尋找放手的時機點。這個時機點,嚴格來說不是一個點,而是一段旅程。

或許,旅程中某段路會讓我們走得心力交瘁;如果心力交瘁的感覺持續了一段時間,我會告訴自己:該是時候放手了。孩子,能夠感受到我們的不愉快。沒有任何事,比讓我的孩子知道他們在我生命中所帶來的純粹喜悅更重要。我不希望,因為我的放不下,讓他們對「他們的存在本身就已足夠」這點,有了質疑。

如果,一些選擇帶給你些許不安,it’s okay。擁抱這些不安吧,或許,這些不安是我們學著放手的第一步。旅程,是很長的;它,不是短跑,也不需要計時器;它,是一段我們與孩子一起探索、一起並肩而行的過程,我們無法與別人比較,也無須跟別人比較。真的感到累了的話,就試著放手,你的孩子可能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P.S.: 如果這篇文章帶給您一些共鳴,請您分享它給一位您想分享的朋友。育兒路很多時候是孤獨的;但是,透過分享,我們在走這條道路時,會有更多溫暖,少一點孤單。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18 May

窺見美國幼兒園遠距教學的一角

這次的疫情,讓美國許多學校開始遠距教學,紅孩兒的學校也不例外。

學區三月十三日停課,適逢星期五。紅孩兒的學校遠距教學在三月十七日(星期二)正式啟動,其他學校也在隔幾天或一兩個禮拜後陸陸續續開始線上課程。遠距教學,成為美國校園的新常態。

紅孩兒今年六歲,在美國學制裡,他就讀幼兒園。美國的幼兒園Kindergarten是義務教育,只讀一年,讀完後就銜接一年級,跟台灣幼兒園不太一樣。遠距教學之前,紅孩兒使用軟體只侷限在用IPAD看卡通或玩遊戲,所以確定開始遠距教學後,紅爸紅媽得幫忙搞定學校遠距教學所需要用到的視訊以及不同教學軟體,帶著孩子學習如何上傳作業等等。兩個禮拜後,紅孩兒所有遠距學習基本上都能獨立完成,紅媽反而因為不用早起趕上課,還可以睡到自然醒。現在,常常紅媽起床前,紅孩兒早已完成他的第一場視訊會議了。

紅孩兒一天的遠距教學大概是這樣:

早上八點十五分,坐定開始上線跟老師同學視訊。早上的視訊有半小時。老師會有短暫的教學(有時候是寫作,有時是數學或發音),再解釋一下今天要做的功課,半小時視訊很快就結束了。視訊結束後紅孩兒就接著開始完成今天所需上傳的作業。紅孩兒班上每天要繳交上傳的作業通常介於五到七項左右,但其實沒有硬性規定要完成每一項。有些活動只需要回應一句簡單的「完成」(例如體育課),有些需要錄個音或錄個影讓老師看到小孩的練習情形(音樂、話劇),有些是直接回答問題(數學),有一些則是寫作。這些作業,紅孩兒幾乎都自己獨立完成,外加上傳。紅媽通常只在下課前,迅速瞄一下紅孩兒該上傳的項目是否有遺漏。

紅孩兒幼稚園原本就只上半天。改成遠距後,在中午下課前半小時會有第二次的視訊會議。第二次的視訊會議,老師會複習今天的學習或是討論一些同學不懂的觀念,結束前十分鐘老師或爸媽義工再念一本書給小朋友聽。大致來說,學校算是很用心的盡量減少實體與遠距教學的距離。實體學校有的活動:像是週會、才藝表演 (Talent Show),科學展覽(Maker Faire),學校也盡量透過遠距完成。在這樣的非常時期,我真的很感恩背後付出的老師與行政人員。

Kindergarten (幼兒園)課表

Kindergarten (幼兒園)課表

但是,就如同我所言,遠距教學每個小孩適應情況都不同。紅媽偶而會聽到老師在電腦前叮嚀學生不要躺在床上上課(驚),或是不要再玩玩具了。有一次紅媽也接到老師的email,說紅孩兒那天對著螢幕正中央吃零食(驚)。老師人很好,告訴我她已經在會議上提醒紅孩兒要吃東西可以,但是請不要正對螢幕吃(嚇!也太包容),她大概有察覺到視訊時我通常都不在孩子身邊,所以另外寫信告知。有些小朋友面對電腦教學,真的比較容易分心。有些小朋友,完成作業的過程需要更多引導。以往在學校,有老師可以現場幫忙,遠距教學後,這樣的責任就落到父母身上,對父母、小孩而言,都是新挑戰。

遠距教學已過了兩個月有餘,現在,離暑假也只剩下四個禮拜了。真希望八月開學時,疫情已得到控制,孩子們可以放心地玩在一起,培養更深的感情呀。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11 May

母親節過後

這篇文章,我想獻給身邊覺得孤單、無助、無力的母親。

我認識一位母親,她總是穿著亮麗,充滿著陽光般的笑容,我與她一見如故。有一天,她告訴我,她曾經歷產後憂鬱症。還好,她後來走過來了。在產後憂鬱的那段時間裡,她不斷責怪自己。她不懂,為什麼別的媽媽都可以做到,她做不到?她,到底怎麼了?

另一位朋友告訴我:「每次我在臉書看到大家分享的照片,都覺得自己過得好糟喔。為什麼別的媽媽跟老公和孩子們看起來都和樂融融、一家幸福。而我都搞不定我家女兒?我到底怎麼了?」

「我到底怎麼了?」背後傳遞的是「不安」。我,是不是「不夠?」不夠好,不夠堅強,不夠溫柔,不夠有耐心?我想告訴妳,妳,就「夠」了。

妳,並不是怎麼了,妳,只是發出身為「人」就會有的健康情緒:不安與脆弱。

有問題的不是妳,而是該死的兒歌:母親像月亮,聖潔多慈祥,發出愛的光芒。ㄜ,我是母親,但我不一定慈祥,我也不一定是月亮,生氣時,我就是雷,我就是風和雨。

有問題的不是妳,而是每個被迫只能表現出堅強的母親。我們,一起堅強著,卻也各自脆弱著。妳知道嗎?其實妳很勇敢,妳選擇面對自己的心情,讓它像海浪一樣蓋過你的全身。妳大可歌照唱,舞照跳,世界多美好。但是,妳選擇傾聽內心的聲音,與自己的不安面對面。

妳,或許只是不小心地拿自己的內心去比較別人的外在(compare our insides to other people’s outsides)。請記得不要這樣的對待自己。別人的外在或許看起來剛強快樂,但是妳永遠不會知道她的內在是否此刻很脆弱。每個母親,背後都有她們的故事。我們,永遠無法藉由她們的外在,感受到她們此時此刻的心情。

妳,或許在母親節的這天感到累了。妳有點不安,因為今天一切美好,但,今天過完,明天就不是母親節了。也或許,妳正傷著心,因為這個母親節,跟妳預期的不一樣。 請記得,每天都可以是母親節,每天也都可以不是母親節。妳是母親,妳作主。

妳,或許只是需要個朋友。或許,妳的朋友此時此刻也感到脆弱,妳們可以一起哭一場,然後一起大笑。

妳,或許只是需要一杯酒跟一塊蛋糕,睡一覺後,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獻給所有的母親。妳不孤單,妳,並沒有怎麼了。You are simply, being a human being.

去年在加州Oxnard拍下的照片。喜歡看潮水來了又退去的樣子。希望我們都能勇敢擁抱每個脆弱的當下。

去年在加州Oxnard拍下的照片。喜歡看潮水來了又退去的樣子。希望我們都能勇敢擁抱每個脆弱的當下。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

04 May

小孩照書養

紅媽在念商學院時,一位教授給了我們全班同學一個忠告:在你的生命裡,養成讀書的習慣。書;會豐富你的人生。教授給我們這個建議的時候,早已滿頭白髮,他跟我們大家分享,不管多忙,他一個星期至少會讀一本書,多年來始終如一。

紅媽小時候就是個書蟲。小時候的記憶,很多時候是在媽媽任職的小學中的圖書室度過的。母親是國小老師,週末時常要去學校值日。值日的週末,我們家三個小孩就會一起被母親帶去學校。紅媽的兩個哥哥會在學校裡到處玩,而紅媽,則喜歡到學校的小圖書室裡看書。一整天,我都可以待在圖書室裡不出來。有一次,紅媽在圖書室裡看書看得渾然忘我,沒有一絲聲響,學校工友下班前檢查門窗,沒有察覺到圖書室裡還有個小女孩,就將門鎖上了。後來,母親要回家了,找不到我,到處喊,到處找,才發現我還在圖書室裡讀書(到這個節骨眼我還是沒發現自己被反鎖在圖書室裡)。

當媽媽後,時間變少許多,有時間讀書的話,紅媽大多也只是涉略育兒、教育方面的書籍。這些書帶給我許多對教育的反思,也提供給我許多前人走過的經驗。這幾年下來,教育育兒類的書籍,我涉略了也超過五十本了。育兒,雖然很多時候是憑直覺,但是,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我發現看各種不同觀點的育兒書,真的可以幫助我挑戰自己的「已知」,也幫助我在決定如何教育小孩時,更有信心去執行。

舉例而言,紅媽在紅孩兒都還很小的時候,就教導他「努力」的價值觀。我從不用聰明 (Smart) 這個字讚美我的小孩。對我而言,聰不聰明,是一個人與生俱來上天給予的,無法改變。但是,我們絕對可以盡自己的努力,將自己的特長發揮得淋漓盡致。在史丹佛商學院兩年,我遇到的同學,多是極度聰明也極度努力的人。不論我們的聰明才智如何,最起碼,我們可以專注在「努力」上。

當時,我還沒讀過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 的著作:心態致勝(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有幸讀了她的書後,紅媽豁然開朗。原來,之前的我憑著直覺鼓勵小孩「努力」,是有研究數據撐腰的。Dr. Dweck 的研究,讓我更深刻了解到為何我們不應該誇耀一個小孩「聰明」,而是要強調他的「努力。」我也發現,智力,原來也不是我之前所認知「先天固定」的,而是可以像肌肉一樣訓練、成長的。

過去這三年來,Dr. Dweck 所提出來的成長性思維 (Growth mindset) 理論已經是許多報章雜誌都會提到、大家或許都耳熟能詳的觀念。但是,我深深記得五年前第一次讀到這本書時心裡的感動。讀這本書的同時,我細嚼成長過程中的一切,也發現到,在我成長的階段,周遭許多大人大多是用定型思維(fixed mindset) 來教育小孩的。或許當時台灣的教育環境(高分=成功)很難不造就定型思維,但是,我知道,我可以從我自己改變。只要我們這一代開始改變,未來,將會有更多能用積極的成長心態面對未來學習與挑戰的下一代。這樣的世界,將會更美好。

當然,所謂照書養,最後還是要伴隨每位父母自己的直覺,畢竟,盡信書不如無書。但是如果每讀一本書,能學習到一些之前所不知的觀念,那就很像多了一項工具,或是將舊工具重新升級,變得更好用。

如果你也想多了解更多成長性思維 (Growth mindset) ,紅媽推薦這兩本書:

Mindset by Carol Dweck

Mindset by Carol Dweck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by Carol Dweck (這本書有中文版,書名為心態致勝)

Grit by Angela Duckworth

Grit by Angela Duckworth

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 by Angela Duckworth (這本書也有中文版,書名為恆毅力)

*更多動態,歡迎來紅媽臉書專頁坐坐:https://www.facebook.com/cardinalbabyblog

*喜歡聽紅孩兒音樂的朋友,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Cardinal Baby Channel